最近几天国内数学界的热点比较多,北大校友张益唐说自己证明了黎曼猜想,具体成果还没有发表。还有就是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郇真,她的文章“Representations of Lie 2-groups and 2-Vector Bundles”已经被顶刊Acta Mathematica接收了,说明文章的学术内容已经被认可了。
目前国内在数学顶刊《数学学科》(Acta Mathematica)上发表文章的国内只有10人,目前以独立身份发表文章的只有两人,前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数学家苏步青院士,第二人就是郇真,其他的均是以多人身份发表的,包括6位院士。可见在《数学学科》上发表文章的含金量有多高,说她是院士有点早,杰青应该是妥妥的了。
面对郇真国内数学第二人的成果,最尴尬的应该是中山大学了。郇真以前在中山大学任教三年,由于多项考核不达标被“非升即走”的管理模式给挤兑走了,被伯乐的华科聘用了,成就了华科数学学科建设的传奇。你说中山大学这次是否有点亏大了,本来学校在科研上就非常的乏力,自己培养了三年的“千里马”由于眼拙与短视,白白送给了华科,华科慧眼识才聘用了“数学界的甄嬛”郇真,你说中山大学这不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吗。
现在中山大学已经成为全网笑柄了,好好的千里马不认识,被伯乐华科牵走了,虽然网友说郇真今天的成就也有中山大学的功劳,其实都是调侃的。中山大学缺伯乐,即使给你千里马也识别不出来。理学科研有时候真不是几年可以出成就的,很多人一辈子有一件拿得出手的成果就是大器了,这与工科有非常大的区别。
郇真出走中山大学,主要原因是“非升即走”的用人机制,这项机制的本质是激发大学老师的科研积极性的,国外知名高校也在用。任何政策都有利有弊,在理学上如果给予老师们的时间有限,确实不会有实际的科研成果,这个时候需要学校有伯乐了,识别老师中的千里马了。简单的“非升即走”就会出现郇真情况,中山大学估计肠子都悔青了。
最后结语
郇真可以在四大数学界顶刊之一的《数学学报》发表文章,说明科研创新需要一定的耐心,越是高质量的学术成就,需要的时间与定力就越长。这个时候管理单位如何慧眼识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,教条式搬运“非升即走”就显得非常短视了。我们要给予科研人员一定的时间去积淀,去发现自然界的真理。当然这样做的后果可能会出现部分“摸鱼”的教授,所以每项制度都是优缺点并存的,最后要看其主流结果!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